笃行不怠破难题 实干担当践责任
——2024-2025教师中心杨静述职
 
       站在学年节点回望,我在教师中心主任岗位经历挑战与成长,也在反思中明确了前行的方向。现将一学年工作履职情况进行述职。
 一、以责任为基,在岗位实践中稳步前行
      ·深耕基础工作,筑牢履职能力
       本学年,我始终将部门基础工作作为履职根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细致入微的态度,扎实推进各项常规事务。在校内培训层面,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由骨干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培训内容包括师德师风、信息技术、教学常规、科研能力等,能及时关注继续教育信息,做好各级各类报名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参与网络培训,培训参与率均达100%。在校外培训层面,目前选派了29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工作室/送培活动,参与专家讲座、教学观摩、学科研讨,外出培训教师能够将所学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带回学校,与其他教师分享,拓宽教师的视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注重整合创新,优化工作能力
       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我积极探索工作创新模式,注重整合各方资源,提升教师中心的工作效能。在部门工作上,联合学科教研组、年级级部,精简活动数量,提升活动质量,秉承“真正为教师服务”的原则,身子沉到底,据实情、说实话、出实招。积极推动“互联网+培训”模式,分享崔允漷博导站、南京师范大学培训资源,打破地域限制,拓宽学习渠道,让教师能够及时接触到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二、以行动为尺,在破解难题中勇担责任
      ·迎接任务挑战,锻炼担当能力
       本学年重点工作为“新优质学校建设”,教师中心面临多项艰巨任务,我始终以担当精神主动迎接挑战。问卷调查,细致研读,认真请教,充分考虑方式方法,尽最大努力落实;随机访谈,成员详尽梳理,每周例会模拟访谈,重点人员系统推进,条线工作分类培训,正式访谈周到安排,时刻坚守现场总体调控、辅导,确保呈现最“好”的采菱风貌;文化布置,认真讨论,积极落实,宣传采小“优”教师;宣传拍摄,板块设计,组织协调,积极配合,体现采小“最美”教师的精神面貌;部门宣传,统筹规划,分级论证,严格按照期初部门宣传计划,听取书记的意见和建议,有序列、有重点地进行“分层培养,提升内动力”“阅读启智,提升学习力”“331工程,提升发展力”“学科打磨,提升教学力”“教育科研,提升研究力”“梯队晋升,提升成长力”六次新优系列推送;教学打磨,与课程中心分工合作,负责年级,多轮打磨,反复试听,分层过关,确保效果。
      ·秉持提质增效,锻造执行能力
       教师阅读方面,围绕“三新领航,求索不止”理念,菱书会开展系列化研修活动。2月,我担任领读人,为老师们领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分享专业发展困惑,经整理形成针对性问题清单。5月,我担任分享人,为老师们讲解《文献综述研究》,阐述文献综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课题研究方面,区级课题《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实践研究》《游戏化翻转学习:小学英语教学新探索》《基于"希沃易"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获武进区教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许丹联合外校主持课题);《小学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策略的研究》《基于“伙伴林-灵动课堂”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指向幼小衔接促进共生式学习的研究》《构建“多餐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研究》参与中期评估,期初校内模拟中期汇报,过程中加强修改指导,操作中严谨落实。新申报三项区级课题《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三位一体”结构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小学数学伙伴学习生态构建研究》《人工智能赋能小学数学教学变革的研究》。在工作中,建立了部门内部沟通反馈机制,鼓励成员积极提出工作建议和想法,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了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三、以学习为源,在勤奋钻研中汲取力量
      ·扎根专业学习,完善教学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我深知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师发展。一学年,我积极参加常州市教育英才计划“崔允漷博导工作站”和常州市张丽娟名师工作室,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团队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学科教学中,承担五年级5班语文教学工作,在各级各类调研中名列前茅,配合邓晗老师辅导学生参加武进区整班写字比赛获得一等奖。
      ·潜心理论学习,提升科研能力
       一学年,在满工作量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课余及周末、假期时间,我完成了南京师范大学博三的学习研究任务。我始终重视教育理论学习,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我主持了江苏省第七批精品课题《小学语文结构化学习任务群的研究》,准时参加省规划办精品课题的小学组联盟活动。同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江苏省重点课题《小学语文发展型任务群的整体建构与融合实施》、江苏省教研课题《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系统建构与实施》、常州市备案课题《小学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策略的研究》《基于“伙伴林-灵动课堂”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一学年,发表论文5篇,《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逻辑》发表于《课程·教材·教法》(cssci、北大核心);《语文学科育人的内涵特征及实践路径》发表于《教学与管理》(北大核心);《结构化视角下语文理解能力的剖析与培育》发表于《教学与管理》(北大核心);《语文学习任务群三层级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学习进阶的困境与突围》发表于《中小学教材教学》。
       回顾过去一学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在教师培训的个性化需求满足方面还有待加强,对教育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力度还需加大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继续秉持“笃行不怠破难题,实干担当践责任”的原则,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为教师中心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