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风掠过校园,九月的时光盈满热忱。2025年9月25日下午,武进区综合实践活动王霞名教师工作室展示研讨活动在采菱小学有序开展。全区小学综合实践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观摩本次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创意物化”的课堂实践与研究,旨在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创意物化”的理论认知与教学探索。
  活动伊始,两节创意策划课呈现“创意物化”前期的实践过程。
  周雪瑶老师以“为家人策划特别的生日”为任务,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提问引导与素材辅助,从生日礼物、环节、环境三个维度启发学生创新思考。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尝试将对家人的心意融入方案设计,为后续“创意物化”打下思路基础。
  刘越老师从校园环境切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角落的现象、发现问题,再引导学生提出创意、制定改造方案,完整展现“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创意—制定方案”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创意源于生活且能改变生活。
  课堂研讨环节后,王霞副校长以《基于“创意物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和课型建构》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内容层层递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
  王校长先从两个维度清晰解析“创意物化”的内涵:一方面对照课标要求,明确其课程定位;另一方面从辞源角度追溯“物化”的本义,强调本质。王校长指出,创意物化既是落实“做中学”理念的重要载体,又是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问题解决、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在分享课型架构时,王校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分享,清晰阐释每种课型的教学重点与实施策略,让抽象的课型变得具体可参考。整场讲座逻辑清晰,让在场教师对“创意物化”课程的设计思路更清晰、实践方向更明确。
  武进区学校和教师发展中心钱新建主任对活动进行点评指导,钱主任首先肯定了两节课和讲座对创意物化研究的扎实推进,并就创意物化谈了三点想法:以任务驱动搭建创意起点,用具体任务明确创什么、为谁创,避免创意空泛发散;以完整路径规范创意进阶,通过“萌芽—筛选—转化”流程让零散想法逐步形成系统方案;以思维工具赋能创意深化,借SWOT分析、六顶思考帽等工具兼顾新意与可操作性。
  同时钱主任建议后续教学加强前期方案与后期物化的衔接,让前期思维铺垫真正服务于实践,为教师深化创意思维培养指明方向。
  此次活动为落实“创意物化”课程目标作出了有效的探索,也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新的课堂样态。
(采菱小学供稿 撰稿:刘越 摄影:毕康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