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采小新闻>>采小四语备课组第八周教研活动
 
采小四语备课组第八周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2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汪琴

秋高气爽,研讨时。10月22日四年级语文组齐聚四6班教室聆听了汪老师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生动的互动与深刻的品读中落下帷幕,汪老师以扎实的设计、灵动的引导,让“少年立志”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

课堂伊始,老师紧扣单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题,以《古诗三首》中戍边将士的豪情导入,顺势引出“心怀天下的伟人——周恩来”。从课题中“崛”字的字形猜想(“山高高突起”),到“崛起”的含义解读(“中国变得强大富强”),老师步步引导,让学生在识字解词中初步触摸“志向”的温度。

    初读环节,汪老师创新设计“时间-地点-人物”梳理表,引导学生“顺着课文逐段找”,不仅清晰梳理出“修身课立志”“耳闻中华不振”“目睹中华不振”三件事,更巧妙点明“关注主要人物的多个事例,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当学生用“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事件,再进阶到“抓主要人物说简洁”,课堂上的思维碰撞格外热烈,语文要素的落实自然而扎实。

     最动人的莫过于精读品悟环节。汪老师聚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两次出现,让学生找“周恩来说出志向的场景”:第一次,在同学们“为家父”“为明理”“为光耀门楣”的回答后,他“清晰而坚定”地发声;第二次,在魏校长“睁大眼睛追问”时,他再次掷地有声。汪老师引导学生模仿语气朗读,批注“周恩来的心情”,更以“他在深思熟虑什么”叩击心灵——“想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想到租界里无助的女人”,学生的回答串联起“志向”背后的家国忧思。当师生分角色朗读魏校长与周恩来的对话,“有志者当效此生”的赞叹声里,少年们眼中满是崇敬。

       “这堂课不只是学课文,更是学‘立志’。”听课老师感慨道。汪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将“概括方法”“批注能力”的培养融入故事品读,更让“爱国”从抽象概念变成可感的“少年心事”——正如课后学生所说:“原来周总理和我们差不多大时,就想着为国家读书,我们也要立个像样的志向!”

一堂好课,如一盏明灯。这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让学生读懂了伟人故事,更让“为国家富强而努力”的种子,在心底悄悄发芽、生长。

                                   (采菱小学供稿 撰稿:汪琴 摄影:陈雪雅 

微信图片_20251029004644_247_3.jpg

微信图片_20251029005106_248_3.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