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作者来说说“勤奋”的话题。这是一篇说理文,作者对“勤奋”摆出的观点是什么?(生说,出示)
2.对,作者采用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告诉我们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3.为了证明这个论点,作者列举了两个事例,哪两个?
4.这两个事例同样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出示:古今中外……)
1)指名读。
2)齐读。这是一句比喻句,想一想,这手中的鲜花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指什么?
过渡:那司马光和童第周手中的鲜花又是什么?他们付出了怎样的汗水和心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两位成功者。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要求: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同桌对照学习单合作交流:
1)司马光和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用“——”标出相关的句子。
2)他们付出的“汗水与心血”又是什么?用“~~~”画出相关的句子。可以做做记号,再抓住关键词进行体会。
3)读了他们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学生按学习单学习交流。
3.走进司马光。
1)我们先来一起走进司马光。他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哪位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资治通鉴》?
(生说,师点评,也可出示老师的资料)原稿足足堆了两大间屋子。
跨越了16个朝代,成书以后,被历代帝王将相争相拜读,为统治者提供了很多的经验,在中国的史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3)为了这史学巨著,司马光付出了怎么样的汗水和心血?
生交流A.小时候……抓关键词来说一说。一遍又一遍 滚瓜烂熟、一直
B.这一句话里还藏着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词:躲。从这个字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幅画面:(出示,引导学生说话)
从这个躲字,你又体会到什么? 背后的艰辛和付出的努力
同学们,文字都是有生命的,我们抓住这些关键词,就能读懂它背后蕴藏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C.你还从哪读出了司马光的勤奋? 警枕
这种枕头和我们的枕头有什么不一样?
司马光称它为警枕,这里的警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
珍惜时间,连睡觉都要挤出来,这就是——勤奋。这样的勤奋,他一共坚持了19年。这么漫长的19年,你能想象他是怎么度过的吗?用一个词语来说说。
D.这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勤奋。
我们不禁要说:古今中外,每一个……齐读。
E.司马光的成功,恰恰验证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成功= 一份天才 + 九十九份汗水。你觉得呢?
F.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故事。我国古代有一个方仲永的人,他小时候被誉为神童。爱钱如命的父亲就整天带着他去炫耀,求别人给点小钱。几年以后,他学业荒废了,平庸的再也看不出神童的影子。
所以,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出示,读)
4.走进童第周。
1)我们再来看看童第周。他手中的鲜花是?
2)这是一个高科技的专业术语,有谁去了解了?生谈。
老师这还要个小故事呢,一起来读读。
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奋呢?
A.生说。天刚亮、晚上睡觉前,这两句话,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字:起早贪黑。
学会概括也是很重要的语文能力,童第周这样起早贪黑地学习,每天如此,这同样是——勤奋。谁来读好这句话。
B.童第周的成才很是不易。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可以说,随后的日子,他都是与路灯相伴的,半年后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数学都考了100分。他的事例,验证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出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拙”是什么意思?“笨”怕不怕?什么来弥补(勤奋)这就叫……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C.怪不得童第周他自己也这样说: 出示,读
D.所以说,古今中外……齐读。
5.我们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读一读,你发现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出示表格)
6.既然两个事例都是讲勤奋的,那我们只举一个例子行不行?为什么?
因此,选取典型事例论证观点,也是说理文很重要的写作特色。
7.古今中外,这样的勤奋事例还有很多。课前我们已经写在了学习单上,谁来说说?
学生交流古今中外名人勤奋的小故事。
8.如果让你再给课文补充一个事例,你会选什么?外国人勤奋的事例。这样,古今中外,文章就更全面更有说服力了。但由于教材选文要求篇幅简短、语言精炼,所以没再列举。
9.除了这些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同学们在课前也搜集了许多关于勤奋的名言警句,交流。
10.这么多的事例和名言警句,都在告诉我们:古今中外……也在告诉我们……(出示)
11.引读: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谈感悟收获
1.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什么想要说的?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2.老师也要告诉大家:无论你天资聪明成绩优异,还是基础较差成绩不够理想,要想以后有所作为必须要——一生勤奋。
3.课后,我们可以继续交流名人勤奋的小故事和名言警句。
课后作业:课外延伸:美文欣赏 《人生路上需勤奋》
思考:在今后的学习中,你应该如何去做?
《说勤奋》第二课时说课
【说教材】
《说勤奋》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文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比较少见的一篇阐明道理的议论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作者的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然后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学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
本文的说理性很强,通过具体事例来论证所提出的论点,因此,我把文章2、3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并把理解“手中的鲜花”“汗水和心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等词句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教育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名人身上体会他们的勤奋,从而让他们明白只有勤奋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说教法】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为了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目标理念,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组合,使学生做凭借了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所以本节课的主要模式为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
由于本课是《说勤奋》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较多的了解。因此,本课的教学开展紧紧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构建学习板块,系统组织教学。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童第周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他们手中的“鲜花”是什么,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说学法】
现在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已经转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反思】
《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
1、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尊重学生的阅读需要。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学生要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在教学时,我抓住“勤奋”这两个字,以读为主线,抓住文中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精神。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引领学生一步一步经历“参与——建构——生成”,力求在平等融洽的对话环境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同时,我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利用学习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
2、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尊重学生的创新发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构建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阅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自主感受,从而构成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过程。我鼓励学生用创新的记号,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感受来体验文本,满足学生阅读的欲望。感悟文本后,我又引导学生将课外搜集到的勤奋小故事和名言进行交流共享,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刻的懂得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同时也拓展内容,使学生扩大阅读量。
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尊重学生的语文习得。
本节课我认为自己在资料的拓展和补充方面做得比较好。在资料介绍人物中,我让学生体会作者选择这两则事例是别具匠心的。使学生感悟到议论文在事例的选择上以典型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初步体会到了议论文的写作特点,为学生写作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