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聆听了成尚荣督学《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成所的讲座让我深深地明白不管教育怎样改,有个中心不改那就是“学生”。成尚荣督学也在讲座中说““核心素养根本上要回到人,聚焦人,发展人”这不就是强调学生是我们教学对象,更是我们的目标。可是在这个大变革时代,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培养怎样的学生呢?
在互联网、新技术全面改造各行各业的当下,世界已经进入了“工业4.0”系统,社会面临“人工智能”大规模普及的生、教育快速移动的时代,我们教师知识再丰富,又能给学生多少呢?所以“阅读”才是学生成长的必须土壤。一个人精神的成长和身体的成长都需要摄入“粮食”,二者不同的是,精神上你吃了什么,就会成长为什么。所以而作为教师的是要帮助学生爱上阅读,帮助学生学会选择读什么,怎么读。我们必须鼓励学生由兴趣启动阅读,只有这种生命好奇心催生的多维度阅读学习才能穿越领域,打通思维,开挖潜力。在阅读中我们要鼓励主题式、任务式、项目式的阅读,由“输出带动输入”,即古人说的“学以致用”,以此帮助学生阅读而不迷信,这样的阅读才会更有深度,并知晓意义。当童年的孩子捧起属于自己的书,展开书页,童年就飘出了富有诗意的歌,童年有了书香,我们的童年才正“驯养”。
我们不但要学生爱上阅读,更要让学习自然发生。三尺讲台,几十个学生,侃侃而谈,这样的教师形象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重塑教师角色,我们要为每一个孩子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学校教育理念进行项目课程设计,想尽办法驱动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努力把核心知识融入课程中。当今的好的教育不再是你教会了学生什么,而是能运用更多的方法、功能和策略,例如运用可视化工具、让学生的知识融通,并成就学生思维流淌的习惯,帮助学生通过独立的审辩思考,来接受或拒绝各类知识;以及通过创造性思维训练让知识成为课堂的起点而不是学习的终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一棵棵学习的树在学生的生命中牢牢地扎根,迎风生长,仰望星空。假如每个学生的美好人生都有“一片无限的天空”,那么我们只有教会学生深耕大地,将来他们才有可能拥抱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