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过程应改变这种生涩、流程化的模式,使它变得行云流水,让学生写作时能做到一气呵成。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有一篇习作,要求学生就某一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我便让学生针对现在的广告词谈谈自己的看法。这篇习作是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下面是我的指导过程:
1.作前准备——众里寻她千百度
提前一周我便布置学生观察生活、收集各种各样的广告词,以积累素材。
2.指导筛选——淘尽黄沙始得金
指导学生从收集到的广告词中筛选出同一类型的,分析它所反映的现象,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采用举例子加议论的方法把自己的看法写下来。有个同学写了《广告词的启示》一文,她主要写了从电视中,从商业广告中看到了广告用语滥用成语的现象,从网上看到反映北京考生作文卷问题最多的是错别字普遍,并从这些较普遍的看似没有联系的现象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问题本质。滥改成语严重影响到了青少年的成长,容易对青少年产生误导,同时也破坏了祖国的语言。作者选取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由于准备充分,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加以严格地选择提炼和大胆地创新,写出了见解极为深刻的文章。
3.评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后评改是习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所谓“文章不厌百回该”,而评改的方式却可灵活多样,其中学生相互评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自改的基础上先同桌相互改,再在小组中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由小组同学帮助修改,变一支笔为十几支笔甚至几十支笔,完全符合认知规律,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和认真推敲的积极性,而且参与批改的过程就是再学习和再提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