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考名牌高中;高中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考名牌大学;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工作之后,每个月拿着固定的工资,我似乎过着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佛系”生活,可见到采菱,我在想,我何以让这样的“丧文化”深入我的骨髓,何以将我刚开始的生命活成了人生的终点。
初见采菱,一丝心动
初见采菱,缘于马小教育集团科员行政人员的一次集体参观。耳畔采菱小学的名字已经响起很多回,可在此之前,从未见过,也未曾想过将来的某一天会在此工作。
风格古朴、庄严典雅,,具有浓郁的明清风格,这是对采菱的第一印象。办公楼、教学楼、以及富有情趣的建筑物,宛如一幅“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佳作。它们相互衬托,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好一副情景交融的图画。
理念是学校工作的灵魂,目标是学校的工作方向。正对校门的石碑上刻着的“努力共向前”的“校训”在阳光的普照下熠熠生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拥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差异的人生经历,而缘分让我们不知不觉在此地相聚,为同一个“采菱梦”而努力奋斗,努力共向前。
再见采菱,一点悸动
第一次见到采菱,我也许仅仅把自己当成一个参观者,寒假前夕,当我作为一名教师随身所有之物都搬来这里的时候,我把自己当成了这里的主人。我永远不会忘记,当办公桌都收拾整齐,自己一坐下办公椅的时候,阳光照进,这一切是这般美好,一个新生活从此开始。
可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这个耗资1.8亿的大工程,它凝聚着很多人的汗水,它积聚着很多的期待,它托聚着很多人的眼光。正是因为如此,坐在这里,才更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能干的好么?能干的下去么?能取得成绩么?能迎来新的辉煌和征程么?紧张,悸动代替了刚来那会的激动。可是办法总比问题多,既来之则安之,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来了,就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我想,每位这里的老师心中都打定了注意。
又见采菱,一份感动
大年初七,当很多人还沉浸在在新年的快乐中,我们已经正式上班了。学校的每一个领导,每一个一线的普通教师都投入到了紧张的战斗中去。对待加班加点,没有埋怨,没有不满,有的只是相视一笑。有一种苦叫作甜,有一种累叫作甜。
奋斗,是一种信仰,一种执着,一种意念,它并非是因为受到一点优待,抑或谋得一个位置而形成。在采菱,从上至下,从里到外,每个人的摩拳擦掌,每个人的责任担当,每个人的平等尊重形成了合力。这里每个人的奋斗目标不是让自己在这片土地有一席之地,而是要让采菱在教育这块沃土有一席之地。当今的中国,投巨资建校园者比比皆是,流动儿童为主的学校比比皆是,然而,设施条件一流,基本以流动儿童,以外来打工者子女构成的学校不会太多。今天,我们采菱的每个人不再仅仅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更是这个时代的缔造者,我们的任务除了教书育人,更是在为阶层的流通,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繁荣而战。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把采菱小学变成武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旗帜,常州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先锋,江苏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标志,乃至全国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典型。我相信,这个梦想的实现,不会让我们等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