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本书,字字珠玑,读来让人有醍醐灌顶的猛醒;有这样一种文化,是几千年民族智慧的结晶;有这样一种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有这样一种教育,它能授之以渔,让你终身受益。这就是经典。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引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学习传统道德规范,让学生们传承国学精髓,接受圣贤的智慧教育,从而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弟子规》这本书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它通俗易懂,是一本启蒙养正,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读物。通过诵读《弟子规》,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涵养儒雅的气质。
如何推行《弟子规》,如何运用《弟子规》来进行班级管理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读讲结合,贵在坚持
每天中午的午读时间,我都会和学生一起,集体诵读《弟子规》。由于学生年龄小,每天诵读的内容不能多,每天背一句(12字),积少成多。大多数孩子像唱儿歌一样不知不觉地就背会了,在这同时,我带领他们读相关的小故事。如:读了“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我给他们讲《黄香温席》的故事。读了“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我为他们读了《怀橘遗亲》的故事。读了“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我就给学生讲了汉文帝亲尝汤药的故事。这样,既有理论又有生动的故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和趣味性。使学生明理知礼。
诵读贵在坚持,即使遇到复习考试期间我们也从不间断,有计划地进行《弟子规》的背诵。
二、每周分享,慢慢改变
每周五我会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弟子规》分享活动,让孩子说说这一周哪些方面做得好的,做到了《弟子规》中的哪一条。慢慢地,大家就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最基本的做人道理。
有的孩子说:“爸爸妈妈一叫我,我马上答应。我做到了‘父母呼,应勿缓’。”有的孩子说;“我读了‘凡是人,皆须爱’,就是说要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朋友……”有的说:“弟子规教会了我要有孝心和感恩心,更教会了我要常怀恭敬之心。‘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通过分享活动,不仅有利于《弟子规》的诵读,而且真正把《弟子规》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之中。
三、发现问题,背诵比对
当同学们背诵熟练后,我就引导学生用里面的语句与自己的言行相比对。看他们写字不认真,我就背“字不敬”,大家就会说“心先病”,背出来了,写出来的字也改变了;他们的衣服穿得不好时,我就背:“冠必正”,孩子们就背:“钮必结”,扣子没有扣好的马上自觉地把扣子扣好了;有孩子吃饭挑食时,我就背“对饮食”,孩子们就背:“勿拣择”,本想把不吃的菜挑出来的孩子默默地把菜放回碗中;看到他们课间奔跑,我就背:“立端正”,孩子们接:“步从容”,边背边放慢了脚步……
记得有一次天气很热,上完体育课,看到学生们的衣服有的乱七八糟地堆在储物柜上,有的丢在椅子上,有的胡乱塞在桌肚里。我很生气,本想发火,忽然想到《弟子规》,于是灵机一动,改变了当天的背诵计划,提前学习“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顺势引导学生看看自己的衣服在哪里,学生们都明白了老师的意思,连忙都把自己的衣服叠好摆放整齐了。
自从开展《弟子规》学习后,班里孩子们的行为养成教育得心应手,同学们更加注意集体团结,注重班级荣誉,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弟子规》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老师,让老师懂得尊重学生,这样师生关系更为和谐。更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背诵《弟子规》出现了家校合一,老师、学生、家长共同成长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