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赢得心灵
今年接了一年级,刚开始很不适应,因为从一上班开始就一直教中年级,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开始无从下手,甚至拿中高年级管理方法去管理一年级孩子结果适得其反。于是我就进行自我反思,终于在实践和摸索中找到了一些方法,对于那些离开幼儿园踏进小学课堂的孩子们来说,多少带着新奇与兴奋。而当新奇感逐渐褪去,新环境带给这些七岁的孩子的,或许更多的是不适应与失落感。 因此,一年级学生有许多地方需要引导,需要教育。这就需要一年级的老师要有爱心和耐心,若发生事情,简单的几个“你不能……”或“你要……”来教育学生,将会收效甚微。要不适时机地创设情境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自己感悟到自己的不足。
一、小故事法
爱听故事是小孩子的天性,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感染他们的言行,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曾有一节事先没有提醒而临时又需要蜡笔画画的课堂:有的学生蜡笔带来了,兴高采烈,那些蜡笔没有带来的学生却坐在位子上东看看,西看看,无从下手。我就奇怪了,为什么不向同学借呢?接着我走向他们,鼓励他们向同学借,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他不借给我的。”“为什么呢?”“他向我借东西时,我也没有借给他。”……问了几个学生,答案大同小异。我就顺势给学生分析了当时的情景。当然,明白其中道理的学生没几个,紧接着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瞎子和瘸子》的故事,让他们懂得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二、身边事例法
在学生身边也常会发生一些小事,这些小事也是很好的教育例子。一次,一个学生写字时,发现同桌占了他的桌子好大一块面积,他就拿起手中的笔向同桌刺去。结果同桌的手臂给他刺出了血。面对全班学生,我就夸大了事情的结果,让学生引以为鉴,不能用尖利的东西刺他人,那是会发生严重后果的。同时教育学生要学会原谅他人无意的过失,同学间还应该做到团结友爱。
三、根据情况引导
有时候学生的一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可又没有马上发生问题。如果就直接跟他们说不能怎样做,学生听了后,印象也不深刻。我就会自己编创情境来引导学生。比如,孩子们常常课堂上爱玩水晶泥,特别是还有些孩子还会把水晶泥会放进嘴里。为此,我就说某一天某某班的一位同学因为经常玩水晶泥,突然有一天头痛、肚子痛,痛得满头是汗,送到医院后,医生还要他住院呢!你们说惨不惨?接着再谈谈水晶泥是一些有害的化学原料做成的,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大家还是不要玩最好。我们小朋友间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是懂事的好孩子。就这样,学生上了心,他们还会相互监督呢。
一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班主任耐心地创设情境,就能让学生在宽容的环境下成长,并让他们很快地喜欢上这个新的学习环境,为以后的努力学习奠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