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的管理是班主任最为头疼的事情,刚接手这班二年级的时候,每天都是忙得团团转,尽管班里也选定了班干部但都形同虚设,几乎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几乎大事小情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对孩子们总是不放心,所以这样一来,把自己搞的特别的辛苦。班级的管理也没有什么效果。通过学生的种种表现,感触最深的就是管理的难度。转眼孩子已经步入二年级一个学期了,不再是一年级时的懵懵懂懂,但是自我约束能力还不够,很容易激动和兴奋。因为班级人多,上课一回头,就能和周围的同学说上话。放路队时,队伍如长龙一般,老师顾得了前头,顾不了后头,有些孩子就趁老师看不到的时候,站得东倒西歪,拥挤在一起,偶尔还有打闹的现象。在网上也看了好多有经验老师的管理班级的办法,记得有一条是“把班级还给学生”的口号,我非常赞成,就是要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使他们在管理的实践中学会自主管理,在自主的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也就是说,在一个班级中让他们人人管自己,事事自己管,每一颗螺丝钉都在闪光、发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每一粒种子都在生根、发芽。
于是根据班级情况,我制定了七人一组计划,并结合每周五抽奖的奖励计划。把全班孩子按座位分,每7人为一个小组,选择一个孩子为小组长(小组长相对来说,各方面情况较其他孩子好),每周统计七人得乐学币情况。从来到学校开始,早读、红领巾校服穿戴、迟到、课堂表现、课间操、路队、作业、午后、课下表现等各方面都纳入积分行列,自己随时向值周小组长汇报自己的得分情况,有加分当然也有减分的情况。每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汇总,满10个乐学币就在抽奖箱里抽一次奖,奖品形式丰富,比如和老师合影,和喜欢的人做一次同桌,棒棒糖一个,小书签一张……实行两月以来,孩子们热情高涨,班级秩序有所好转。每周五的下午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每周五放学后,在班级群里,也是最热闹,家长朋友们也在分享孩子们的喜悦。下一步我准备提高得分标准,一步步完善7人小组自制。
总的来说,班队管理工作要实行民主化,人人都能参与,从而促进了全体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广泛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民主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班级管理也要因材施教,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不同特征,来选择最有效最快捷的管理。班级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协作完成的一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继续不断学习,沟通与外界的联系,跟上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树立信心,鼓足勇气,以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为教育教学做好有力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