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博文>>吴音媚好
 
吴音媚好
发布时间:2018-05-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兰


纵横交错的水路河塘,咿咿呀呀的乌蓬小船,如丝如媚的一川烟雨,娉婷袅袅的丁香姑娘,再加上缠绵悱恻的吴侬软语,就构成了妥妥的江南印象。辛弃疾就说:醉里吴音相媚好,吴音顾名思义就是吴地的方言,常州也属吴地,也有相媚好的吴音。可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常州人,我总觉得常州方言当不起一个“软”字,说起来语速快,又以去声为主,怎么会软呢?忽然想到:

一、哈尼家来听听锡剧呢

锡剧,流行于江苏南部和上海市。由常州武进、无锡一带的“东乡小调”经过曲艺“滩簧”阶段的发展而成。其后又陆续吸收了江南民间“采茶灯”的舞蹈,辛亥革命前后搬上舞台。无锡滩簧先进入上海,后来常州滩簧也进入上海,在上海逐渐合流而同台演出,所以一度称为“常锡文戏”。

先来听一出《珍珠塔》,这出戏堪称锡剧中的经典,谈起锡剧,总是绕不开这出戏,还记得小时候,祖父母、父母亲眉飞色舞地讲述它的曲折,它的盛况,去剧院看整场的《珍珠塔》简直就是过节。当这群对常州方言知之甚少的异乡孩子,看这出戏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大幕拉开,咿咿呀呀地唱起来,孩子们拧紧了眉头,一头雾水。他们听,我在旁解释相关剧情,渐渐地,孩子们的眉头松开了,有的孩子甚至笑了起来。当戏剧进入高潮《羞姑》,听着“十不好”和“十好”的针锋相对,看着方卿掷地有声的反击,孩子们的视线仿佛被什么东西黏住了。这就是戏剧本身的魅力,也是与常州方言的一次亲密接触,激起了孩子们学习方言的兴趣。

二、哈尼家来说说童谣呢

东边牛来咧,西边马来咧,张家大姐家来咧,带个嗲花,带个草花,牛郎踏杀老鸦,老鸦告状,告着和尚,和尚念经,念着观音观音射箭,射着河线,河线唱歌,唱着阿哥,阿哥吊水,吊着小猪,小猪扒灰,扒着乌龟,乌龟放屁,弹穿河底,买块牛皮,补补河底,河里做戏,岸上看戏,长子看戏,矮子吃屁。

这首童谣是常州方言经典中的经典,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你会说这首童谣,常州话基本能说得八九不离十。我先示范说,还没说完孩子们就笑的东倒西歪,到底是真懂,还是不懂装懂,于是我出题:老鸦,河线是嗲!孩子们的答案令人捧腹,果然,嘿嘿,哈尼家来学学常州方言的原生词吧。霍霍现,阵头,蒙松雨,冷汛 日脚,绢头 ,鞋衣带,被子沿线,家生,薄刀,骨牌凳……一个个原生词犹如火星语,除了听不懂还是听不懂,没事慢慢学,口口相授,孩子们大呼烧脑。好呀,觉得不过瘾,每人回去收集原生词,举行个常州方言的超级大脑比拼!当然,这首经典童谣必须先说溜,跟我说,跟音频说,同桌互说,只有说说说,才能与常州方言零距离。

听锡剧,说童谣,集词语,当然还有很多学习常州方言的方法,虽然,孩子们依然是南腔北调,但不妨碍他们对常州方言的情有独钟,只要晓则:吴音媚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