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博文>>触摸自然之律
 
触摸自然之律
发布时间:2018-05-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勇璐琰

古诗有云:“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其实,无论是枝头枯叶、静夜圆月,还是杯中茶汤、盘中美食,我们身边一切风物都有季节流转的痕迹。二十四节气,以几千年的智慧讲述四时有序的变化它给美食镶嵌情思,给光阴赋予诗意。这个学期,我们从二十四节气出发,以传统文化为根,翩翩行走,寻找着四季光阴的力量。

一、感知,享受自然之乐

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看起来很容易,但是想成功也需要花不少功夫。竖立起来的蛋儿好风光哦!孩子们凝神屏气只为成功那一刻的雀跃。竖蛋这一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对春分有了更深的认识。除了在家里玩竖蛋,孩子们还来到户外踏青、赏春。这一场和春分的约会,又给童年的乐章谱写上了快乐的音符。

、对话,发现自然之奇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和气候等有关,每个节气都有其自己的传说和来历,在开发与实践中搜集到的故事、传说,如果不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改编,只是单纯地讲解,学生就会没有兴趣。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只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需要在教学中对节气的故事传说进行相应的改编,将故事、传说转换成学生的语言,富有童趣、情节性,增加趣味性,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谷雨”节气,在给学生讲解谷雨的来历故事时,就可以在不改变其意义的前提下将其压缩、简练,使语言特点、习惯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此外,对于那些不适合做课程资源的传说,保持其精神特性不变的同时进行创编。

、体验,沟通自然之慧

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文化包括诗词、歌谣、谚语、民俗、传说,在教学中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学生最易感知的自然及生活实物入手,将学生带出课堂,走进自然,多看、多想、多观察,参与认识自然和感知自然,为学生观察社会与自然提供了更宽广的学习与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践锻炼。如,让学生以摄影家的眼光去定格节气,手持照相机,寻找物候、雨雪等自然现象的踪迹;以记者的眼光去搜集,通过走访了解节气,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能力;以设计师的眼光去构建,制作节气手抄报,整理节气诗集童谣,如“惊蛰乌鸦叫、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管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走过“立春”,沐浴“雨水”,聆听“惊蛰”......在课堂上,我们说习俗、讲故事、读谚语、诵古诗;在课堂外,我们观天气万物,品节气美食,绘花草虫鱼,书心灵感悟。神奇的节气,纯美的自然,使孩子们浸润在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中,不亦乐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