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课堂小游戏让孩子们摆脱了音乐课堂的束缚,不再只是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一、以趣引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有者直接的联系,因此,我经常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孩子们随着我简练和游戏性的语言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在音乐意境中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音乐,而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好奇”“形象”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力争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二、以情育情
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学生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我会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通过角色表演,把学生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三、以新带新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在自我探索中获取知识,在自我探索中增强创造力。我们要做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掘者、引导者。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注意启迪幼儿的形象思维来创造性地表达音乐形象。比如即兴创编歌词、节奏、舞蹈等,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发挥想象,立足音乐,追求自由的方式去理解音乐。我爱音乐、孩子们就会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
课程不是设计者预设的发展途径,学生也不是完全的通过对成人的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他们是在与课程的接触中,用自己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并创造出鲜活的经验,因此,学生才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感悟,开心创作,就一定会培养出丰富多彩的课程,带给孩子们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