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数学真好玩》自课程有感
 
《数学真好玩》自课程有感
发布时间:2018-05-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鸣凤

数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枯燥且有难度的课程。所以学生在学习时趣味性少,思维含量高,学生的学习强度比较大,部分学生就不喜欢数学。我们之所以要开设这一门自课程,就是为了转变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固有形象。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学生更加浓厚的兴趣,爱上数学学习。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自课程。

  (1)选择新奇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各年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可多选择选择一些图形兼并的习题为内容。或是选择一些趣味性强而又富有知识点的游戏也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选择活动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根据“切身性策略”,学生如果遇到自己过去经验中熟悉的东西,与自己未来目标相联系的事物或使自己充当主要角色的事情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3)选择活动内容应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

  组织活动如果局限于课本内容,学生会感到乏味;如果脱离课本内容太远,学生会高度焦虑,正常的动机激励水平应在上述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选择内容应体现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水平。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答简单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基本数量关系,采用灵活的解题 方法解答有趣的应用题。小组的活动内容来自课本,高于课本,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选择活动内容应注意新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 “趣”字上下功夫。

  (4)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组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开展活动,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行动起来,如“数学知识调查活动”,“故事会”,“数学园地设计”等,人人带着任务参加,从筹备策划到具体实 施,从查找资料到总结成果,从头至尾参与,能得到全面锻炼。开展活动,可以使客观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感觉形象,并依赖感知觉进行思维,形成抽象概念,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物,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因此,组织兴趣小组要在“动”字上下功夫。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