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小学“陶文化+”艺术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教师成果>>《我是小鼓手》教学设计
 
《我是小鼓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8-06-2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静

《我是小鼓手》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是小鼓手》, 体验“小鼓手”的自豪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种情绪。

2、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意识,享受表演的快乐和创作成功的喜悦。

3、了解多种鼓的种类,感受其音色特点。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我是小鼓手》。

2、在演唱时充分表现出小鼓手欢乐自豪的情绪。

教学难点:

在歌曲演唱中,准确处理休止和强弱对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军鼓、大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实物导入

1、律动:师生共舞

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设计思路】既复习了上节课的歌曲,又能把课堂气氛调起来,“一曲两得”。

师:小朋友们,我们坐上了时间的小马车又来到了快乐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吧!

(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大鼓和小军鼓)

哪位小朋友曾经见过他们呢?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生答:大鼓  小军鼓)

2、认识大鼓和小军鼓。

1)师:小朋友们,大鼓在向我们问好呢,听!

师击大鼓:X  X  X  XX  X  X X  X  X  XX — ‖

们你 好,大 咚。

师:再听!小军鼓也在向我们小朋友问好呢!

师击小鼓: X X  X X X X  X O X X  X X X X  X O

我是 小鼓  大家  ,我是 小鼓  大家 好。

师:大鼓和小鼓真有礼貌,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也应该向他们问好呢?一起来向他们问好吧!

(练习上面两个节奏)

【设计思路】让学生在与大鼓小鼓问候的同时,朦胧的接触本首歌曲的节奏,为后面歌曲的学唱做好铺垫。

2)比较2种鼓的不同音色

请学生上台敲击大鼓和小鼓,感受他们的音色,然后说说他们的音色特点。

(老师总结:小朋友们敲得很好,说得更是棒,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大鼓的音色比较低沉、浑厚,而小鼓的音色则相对清脆明亮。)

三、学唱歌曲《我是小鼓手》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大鼓小鼓交朋友啊?

(生答:想!)那么只要我们能够成为一名小鼓手,就能和鼓成为最亲密的朋友了!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歌曲,名叫《我是小鼓手》,在听的时候老师有个要求:听完后你来说说,歌曲唱了些什么?

1、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是小鼓手》前四句 学生初听

2、          交流听到了哪些内容(引出歌词)

3、  老师领学生把歌词按节奏读一读

师:读完歌词,大家觉得“我”是一位怎样的小鼓手啊?

引语:能让“太阳听了微微笑,花儿听了脸儿红,小鸟听了跳起舞,我们听了都高兴。”,你说,这位小鼓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啊?(自豪)

【设计思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歌曲,更好地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同时问题的回答让学生熟悉了歌词,为歌曲的演唱打下了基础。

3、学习歌曲

1)歌曲前四乐句的学唱

第一遍:再听歌曲的前四句

第二遍:学生跟着琴声唱歌曲的前四句

第三遍:教师范唱,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①你发现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有什么特点吗?(同首异尾)

我是一个小鼓手,小呀小鼓手    (往下,渐弱)

敲起大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忘上,渐强)

②请你听老师唱一下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

太阳听了微微笑,花儿听了脸儿红,

小鸟听了跳起舞,我们听了都高兴。

师:你听了这两句又有什么感觉?(一个在高处,一个在低处)

第四遍:大家有没有信心唱好这四个乐句吗?(有)

【设计思路】通过四遍歌曲演唱,不同的要求和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歌曲的演唱要求,而不觉得枯燥。

2)最后一乐句的学唱

教师:听了小朋友神气地歌唱,老师的朋友很兴奋,小鼓手觉得你们的演唱也很棒,他决定给我们带来一段好听的鼓声。

多媒体出示最后一乐句的节奏:

X  X  X  XX  X  X  OX  X  X  XX  X  X  O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X  X    O  X  X   O  X  X  X  XX     O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师:你们想做一个优秀的小鼓手吗?请小朋友伸出自己的手,把它当小鼓棒,我们的凳子当然就成了我们的小鼓,来,跟着老师一起敲一敲吧。

师:刚才大都家做了回小鼓手,现在要唱歌了!

(多媒体播放最后一个乐句)

1)歌曲最后一乐句的学唱

第一遍:师领唱

第二遍:请学生跟着琴声唱

第三遍:伸出你的“小鼓棒”,跟着音乐唱起来

【设计思路】最后一乐句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二年级的学生很难把握休止符号,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鼓手打鼓,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歌曲的节奏,歌唱的难度也减弱了。

 

4、完整地表现歌曲

师:小鼓手听了大家的歌唱和表演,他非常激动,你听,他又神气地唱起来了:

多媒体播放完整的歌曲视频《我是小鼓手》。

师:刚才小鼓手唱得多好,表演得多棒,小朋友们敢和他比一比吗?

【设计思路】在前面的教学中老师已经知道学生怎样处理歌曲的情绪和强弱对比,现在让学生跟小鼓手比赛谁唱得更好,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演唱。

A、演唱歌曲

B、表演歌曲,比一比谁的创意更好。

C、用小鼓和大鼓为歌曲伴奏。

(学生自己设计节奏)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己去表演歌曲,创作伴奏节奏,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拘泥课堂老师的束缚,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音乐拓展

师:刚才我们敲了大鼓、小鼓,其实在音乐的世界里,鼓还有很多朋友,就我们中国的鼓,就有上百种,让我们一起到鼓的世界里看一看吧。(出示多媒体课件)

1、象角鼓

象脚鼓是傣族的重要民间乐器,因鼓身似象脚而得名,广泛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

2、蜂鼓

蜂鼓,因鼓身其形似蜂而得名。是壮族、瑶族和毛南族混合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

3、板鼓

板鼓扁圆形,鼓面蒙皮,故又称单皮。又名单皮、班鼓。唐代清乐中使用的“节鼓”可能是其前身,在民间流传,历史久远。

4、陕北腰鼓

陕北腰鼓,表演可有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舞姿,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被誉为“天下第一鼓”。

5、老师还知道新疆人民喜欢用手鼓来为歌曲伴舞,接着就让我们来欣赏一段舞蹈:《手鼓舞》。

【设计思路】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更多种类的鼓,激发其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歌名叫《我是小鼓手》,我们还认识了很多的鼓,和小鼓做了好朋友,等我们长大后还可以参加鼓号队,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演奏鼓,做一名真正优秀的小鼓手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了,老师跟你们下次再见。

(在《我是小鼓手》的音乐中走出教室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