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一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倒是觉得,灵动的课堂,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灵动的学生,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根本所在。
聚焦一个课堂小插曲:语文课正上得起劲,突然看到手机在闪,一看是一个家长的电话,暂时没接。再亮,三次……看来,事情有些紧急。于是,和孩子们说了一声后,就接了这个电话。我刚说到:“某某妈妈,有什么……”家长的声音就急急忙忙涌进了耳朵:“李老师,昨天家作布置要买一本新的家作本,我们家某某忘了说。今天早晨才想起来,差点不肯上学。”“哦,还有这样的事?” “哎呀,孩子忘记性大,希望老师不要批评他。” 家长这样说,我倒是一怔,忘带作业本这样的小事竟然上升到挨批评的高境界了,很是有点严重啊。于是,我对家长说:“没事的,没有哪一个老师会因为这个原因批评小孩的,你放心。”
接完电话,孩子们都眼巴巴看着我。我没有接着上课,只是问:“孩子们,如果你的作业本忘买了,怎么办?”很多孩子举起了小手:“叫妈妈买了送来。”“和老师说明原因。”“还有别的办法吗?”一只小手举起来了:“可以向同学和老师借。”很多同学也是恍然大悟。“某某,你忘带本子了?可以和老师说明原因也可以借呀,你说对不对?”孩子听懂了话,也有许多孩子纷纷拿出了自己多余的本子,一件事就这么简单,解决了 。
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不是一个特殊个体存在的孩子。孩子作业本掉家里了,孩子眼睛看不见了,孩子上课时有点肚子疼,我们做老师的很大一部分不是从孩子嘴里说出来的,而是家长打电话来告知的。或者很多时候,都是从孩子的“每日一言”中才得知的。等知道,这件事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
一开始,我一直在反省的是自己:或许是我做的不够好,所以学生不敢告诉我心里话。但是,随着这些思考的深入,我发现:其实,更多的是孩子缺乏一种责任意识。作业本掉学校了,一件很平常的事,第二天告诉老师,补出来就好了。眼睛看不见,和老师沟通,也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可是,他们习惯于依赖,或者说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总是告诉家长,让家长出面。问题是解决了,但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推卸责任的坏习惯。试想,如果一个孩子都不能解决自己作业本掉家里这样的小问题,他还能干什么呢?
看似一件小事,却蕴涵着多大的灵动教育玄机啊!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一种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所以,我认为灵动的课堂,首先要培养有责任心的学生。有责任心的孩子,肯定具有一种用于承担责任的勇气,一种自我解决问题的担当,一种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班级里,我常常挂在嘴上说的一句话是:“孩子,我要听你说。”就是这么朴实的一句话,让孩子们明白,许多事是我的事,我要及时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面对问题,也要负责任地尽自己的能力做好。学着和老师沟通,和同学沟通,甚至学着错了接受惩罚,也是一种教育。这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习得!
每个孩子都有责任意识,每个学生都勇于担当,积极主动,我们的教育也会简单许多,灵动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