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没有听话的习惯之前,就要教他说话或者看书非常困难,所以教师一开始就应该讲英文,迅速养成儿童听的习惯。听的习惯逐渐养成后,儿童才能更好的开口说。这“四到”的顺序也是符合儿童学习的心理的。教师在英语课上可以利用地道的英语发音,利用目光情感、动作手势,仪表穿着等方法,甚至是模仿目的语国家人们风俗习惯。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课堂教学的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辅助方式,例如语音材料、视频资源等来适当替代我们的母语,尽可能地降低母语在英语课堂上使用的频率,在客观上为学生提供半真实的语言教学环境,都能很好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输入的质量。 其次,我们要营造轻松、活跃、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敢说、能说。《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也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都有羞怯、胆怯的心理,尤其是在回答不上教师的提问时最为明显。因此,我们要注重营造英语的课堂氛围,使更多的小学生能够放下畏难情绪、抵触心理,融入到学习之中。如果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心情就会比较放松,注意力就会很集中,思维比较活跃。当学生回答正确问题,受到老师表扬,学生的情绪会非常高涨,一整堂课都会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师,聚精会神地听课,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这是学生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所以,当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和鼓励的眼光望着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也不要出言伤人,要耐心地引导启发,帮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感,产生愉快的心情;当学生答对问题时,教师注意要及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帮助小学生克服紧张害羞、胆怯,降低情感焦虑,使小学生乐于运用所学的英语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