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活教育”思想引领下的“灵动课堂”实践研究>>文献资料>>文献学习与反思:小学英语学科素养下的关键能力(仇伟红,2018.5)
 
文献学习与反思:小学英语学科素养下的关键能力(仇伟红,2018.5)
发布时间:2018-07-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仇伟红

马杭中心小学区级课题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灵动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记录人

仇伟红

学习时间

2018.5

标题

学科素养下的关键能力

主要

 

内容

关键能力的框架:

1、核心素养的框架

1991年7月,澳大利亚费恩委员会推出了第一个“核心素养”框架,希望本国青年在“语言与交流”“数学”“科学技术理解”“文化理解”“问题解决”和“个人和人际关系品质”六个方面应具备相应的能力。次年8月31日,澳大利亚又推出了第二个“核心素养”框架,要求青年具备七大素养,即搜集、分析和组织信息的能力、交流意图和信息的能力、规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与他人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使用数学理念和技巧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

“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关键能力分为三大类别,即使用交互工具、异质群体中协调沟通以及自主行动的能力。具体涉及到八大领域,即母语交流能力、外语交流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技术能力、数字化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和履行公民职责能力、创业能力和文化表达能力。

2、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的框架

常州市教研室黄小燕老师在《英语关键能力的初步界定》的讲座中指出,小学英语学科关键能力是英语学科的关键能力,不是一项或多项具体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独立于他们之外而又通过他们体现出来的能力为完成今后不断变化的语言任务而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

以上图表基于学科视角给予了关键能力直观形象的解读,进一步诠释了小学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的真正含义与涵盖内容。同时,图表对于关键能力的梳理也使常州市小英届的一线教师们进一步领略了最前沿的理论变革,并明晰了自身教育教学改革的前行方向和目标。

心得

体会

纵观小学英语关键能力的发展趋势,其凸显的作用日趋明显,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反思以往的教学,我们总是过多地关注课堂实施,而忽略学生的成长;我们总是过多地关注执教者的“学科本位”以及学习者的“知识本位”,而忽略了关键能力提升的真正内涵。

为使英语学科的课程总目标真正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向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转变,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必须实行以下两个转变:一是从“学科本位”向“课程本位”转变;二是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学校教育,只有厘清核心素养概念下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两大要素,真正重视新常态课堂的过程实施与评价,才能探索出培育和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推动教育教学的深入变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湖塘广电东路13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